苗木栽植关键技术
来源: 浏览:次 发布日期:2014-09-16 15:08
(一)、铺设表土
1、表土样品提供
我方在绿化区表土铺设前7天向监理工程师申请,我方做出采集表土的计划安排,并给监理工程师提供有关良好表土的来源及样品,并附上一份副本,说明挖取的表土以及恢复该地区的安排,以保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不受破坏,并得有关部门的批准。所采集表土为松散土壤,盐碱度适中,且无有害物质及大于20mm的石块、棍棒、垃圾等。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,以助植物生长。
2、地表面的准备
a、覆盖表土范围的地表面,我们将进行深翻,将土块打碎成均匀的种植土并耙匀,然后组织人工过筛,将筛过的大于25mm的石块、树根、垃圾等清除并运到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地点废弃。
b、通过翻松、加填或挖除以保持地表面平整。
3、种植土铺设
a、所有准备工作得到监督工程师的认可后,随即我方组织人工铺设,表土过分潮湿或不利于铺设,不进行铺设。
植物生长的最小土层厚度:
植物种类 | 植物生长的最小土层厚度(m) | 植物种类 | 植物生长的最小土层厚度(m) |
草本花卉 | 0.30 | 小灌木 | 0.45 |
大灌木 | 0.60 | 浅根乔木 | 0.9 |
深根乔木 | 1.5 |
b、表土铺设的厚度都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后,我们将灌水阴实,并用碾磙将表土滚压踏实,并形成至少深50mm的纵向沟槽。全部铺设面积应具有均匀间隔的沟槽,其方向宜垂直于天然水流,以利于排水。以免栽种植物浇水时将其塌陷,不利其生长发育成活。
(二)、树木定点与放线
在绿化种植设计图上,标明了树木的种植位点。栽植施工时,先要核对设计图与现状地形,然后才开始定点放线。定点放线的方法可根据种植形来确定。
规则式定点放线:在规则形状的地块上进行规则式树木栽植,其放线定点所依据的基准点和基准线,一般可选用道路交叉点、中心线、建筑处墙的墙角和墙脚线、规则形广场和水池的边线等,利用些点和线一般都是不易再改变的了,是一些特征的点和线。依据这些特征点线,利用简单的直线丈量方法和三角形角度交会法,就可将设计的每一行树木栽植点的中心连线,和每一棵树的栽植位点,都测设到绿化地面上。在已经确定的种植位点上,可用白灰做点,标示出种植穴的中心点。或者,在大面积、多树种的绿化场上,还可用小木桩钉在种植位点上,作为种植桩。种植桩要写上树种代号,以免施工中造成树种的混乱。在已定种植点的周围,还要以种植点为圆心,按照不同树种对种植穴半径大小的要求,用白灰画圆圈,标明种植穴挖掘范围。
自然式定点放线:对于在自然地形上按照自然式配植树木的情况,树木定点放线一般要采用坐标方格网方法。定点放线前,在种植设计图上绘出施工坐标方格网,然后用测量仪器将方格网的每个坐标点测设到地面,再钉下坐标桩。树木定点放线时,就依据各方格坐标桩,采用直线丈量和角度交会方法,测设出每一棵树木的栽植位点。测定下来的栽植点,也用作画圆的圆心,按树所需穴坑大小,用石灰粉画圆圈,定下种植穴的挖掘线。
(三)、种植穴挖掘
树木种植穴的大小,一般取其根颈直径的6~8 倍。如根颈直径为10cm,则种植穴直径大约为70cm。但是,若绿化用地的土质太差,又没经过换土,种植穴的直径则还应该大一些。种植穴的深度,应略比苗木根颈以下土球的高度更深一点。种植穴的形状应为直筒状,穴底挖平后把底土稍耙细,保持平底状。穴底不能挖成尘底状或锅底状。在新土回填的地面挖穴,穴底要用脚踏实或夯实,以免后来灌水时渗漏太快。在斜坡上挖穴时,应先将破面铲成平台,然后再挖种植穴,而穴深则按穴的下沿计算。挖穴时挖出的坑土若含碎砖、瓦块、灰团太多,就应另换好土栽树。若土中含有少量碎块,则可除去碎块后再用。如果挖出的土质太差,也要换成客土。
乔、灌木干径或树高相对的树坑规格 表-1
乔木干径 | mm | 30-50 | 50-70 | 70-100 | |||
灌木高度 | m | 1.2-1.5 | 1.5-1.8 | 1.8-2.0 | 2.0-2.5 | ||
常绿树高度 | m | 1.0-1.2 | 1.2-1.5 | 1.5-2.0 | 2.0-2.5 | 2.5-3.0 | 3.0×3.5 |
坑径 | m | 0.5×0.3 | 0.6×0.4 | 0.7×0.5 | 0.8×0.6 | 1.0×0.7 | 1.2×0.8 |
(四)、树木载植
苗木准备:园林绿化所用树苗,应选择树干通直,树皮颜色新鲜,树势健旺的;而且应该是在育苗期内经过1~3 次翻栽,根群集中在树蔸的苗木。育苗期中没经过翻栽的留床老苗最好不要用,其移栽成活率比较低,移栽成活后多年的生长势都很弱,绿化效果不好。在使用大量苗木进行绿化时,苗木的大小规格应尽量一致,以使绿化效果能够比较统一。常绿树苗木应当带有完整的根团土球,土球散落的苗木成活率会降低。一般的落叶树苗也应带有土球,但在秋季和早春起苗移栽时,也可裸根起苗。裸根苗木如果运输距离比较远,需要在根蔸里填塞湿草,或外包塑料薄膜保持湿润,以免树根失水过多,影响移栽成活率。为了减少树苗体内水份的散失,提高移栽成活率,还可将树草的每一叶片都剪掉1/2,以减少树叶的蒸腾面积和水分散失量。
树木假植:凡是苗木运到后在几天以内不能按时栽种,或是栽种后苗木有剩余的,都要进行假植。所谓假植,就是暂时进行的栽植。假植有带土球栽植与裸根栽植两种情况。
带土球的苗木假植:栽植时,可将苗木的树冠捆扎收缩起来,使每一棵树苗都是土球,树冠靠树冠,密集地挤在一起。然后,在土球层面盖一层壤土,填满土球间的缝隙;再对树冠及土球均匀地洒水,使土面湿透,以后仅保持湿润就可以了。或者,把带着土球的苗木临时性地栽到一块绿化用地上,土球埋入土中1/3~1/2 深,株距则视苗木假植时间长短和土球、浇水保持一定湿度即可。
裸根苗木假植:对裸根苗木,一般采取挖沟假植方式。先要在地面挖浅沟,沟深40~60cm。然后将裸根苗木一棵棵紧靠着呈现30º 斜栽到沟中,使树稍朝向西边或朝南边。如树稍向西,开沟的方向为东西向;若树稍向南,则沟的方向为南北向。苗木密集斜栽好以后,在根蔸上分层覆土,层层插实。以生,经常对枝叶喷水,保持湿润。
树木定植:将苗木的土球或根蔸放入种植穴内,使其居中;再将树干立起,扶正,使其保持垂直;然后分层回填种植土,填土后将树根稍向上提一提,使根群舒展开。每回填一次土就要用锄把将土插紧实,直到填满穴坑,并使土面能够盖住树木的根颈部位。初步栽好后还应检查一下树干是否仍保持垂直,树冠有无偏斜;若有所偏斜,就要再加扶正。最后,把余下的穴土绕根颈一周进行培土,做成环形的拦水围堰。其围堰的直径应略大于种植穴的直径。堰土要拍压紧实,不能松散。做好围堰后,往树下灌水,要一次灌透。灌水中树干有歪斜的,还要进行扶正。
成活养护期工作重点
1、乔灌木
(1)作为刚栽植的树木,必须经过精心的养护才能恢复,重点根部培土,树干包扎,早晚灌一次透水,白天每小时喷雾一至两次,严格掌握。
(2)加固支撑绑扎,局部疏枝工作加强
整个养护期的养护措施和标准如下:
(1)灌溉与排水
①新栽植的树木应根据不同的树种和不同的条件进行适期、适量的灌溉,应保护土壤的有效水分。
②栽植成活的树木在干旱或条件较差的土壤中,也及时灌溉,对水分和空气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,在清晨或傍晚灌溉。
③立地条件差的范围内,灌溉前先松土。
④经过降雨后,树木周围如有积水需尽快排除,以免影响植物呼吸。
(2)中耕除草
这一环节是树木养护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,它关系着植物营养的摄取、植物的生存空间、景观的观赏效果。
(3)修剪、整形
树木在养护阶段中,应该通过修剪调整树形,均衡树势,调节树木通风透光和土壤养分的分配,调整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,促进植物生长茁壮。各类树木的修剪以自然型为主。
①乔木类:主要修除长枝、病虫枝、交叉枝、病生枝、下垂枝、扭伤枝以及枯枝烂头。
行道树确保第一分支点3.2米以上,以利于交通安全,其树冠圆整,分枝均衡,修剪时切口必须靠节,剪口平整,对于大的枝条采用分段栽枝法,防拉裂,操作时必须保证安全。
②灌木类:
灌木修剪遵循“先上后下、先内后外,去弱留强,去老留新”的原则进行,修剪促使枝叶茂盛,分布匀称,球型圆满;花灌木修剪要有利于促进短枝和花芽形成。
(4)防护功能
①绑扎:是一项临时措施,利用铅丝或绳索绑扎树枝,绑扎点要做衬垫避免损伤树枝。
②加土:坑槽内的土壤,出现低洼或积水现象时添加土壤。
③扶正:一般在树木休眠期进行。但对树身已经严重倾斜的植株,应立支柱、绑扎铅丝等工作。
④疏枝:根据树木立地条件、生长情况,采取不同程度的疏枝或短截。
(5)补植树木
①树木缺株应尽早补齐,原则是选择原来规格
②枯死树木连同根部及时清除,填平坑槽,结合补植工作进行。
(6)季节养护重点:
种植完成进入养护是绿化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,树木的养护应根据不同环境和季节进行针对性的养护。
早春阶段:
①灌水: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沙,蒸发量很大,而树木发芽需大量水分,因而要在土壤解冻后及时大量灌水,以满足树木生长需要。
②施肥:于冬、春两季陆续轮流给树木施用有机肥,以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,保证树木生长需要。
③病虫害防治:不同植物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。
④修剪:在冬剪的基础上复剪,并适时进行剥芽、去蘖。
⑤拆除防寒物:不宜过早,防止倒春寒。
⑥维护巡查
春夏阶段:
①灌水
②病虫害防治
③施肥:根据需要追施氮素肥料,可以根灌,也可以叶面喷施,叶面喷施可以结除虫打药同时进行,时间以早晨和傍晚为宜。
④修剪:以剥芽、去蘖为主,春季开花树木在花后修剪。可对绿篱、色块、草坪进行当年第一次修剪。除草:成片绿地应在雨季前将野草除净。
雨季阶段:
①病虫害防治
②中耕除草
③施肥:除氮肥外,根据需要追施磷、钾肥。
④排水防涝
⑤修剪:雨季前将过于高大的树冠疏枝、短截,可增强抗风能力,对绿篱、色块、草坪进行修剪。
⑥扶直:汛期对发生倒歪倾斜的大树及时扶正,必要时设支撑。
⑦补植常绿树
秋冬阶段:
①灌冻水:落水后至土壤封冻前灌足水,灌水后及时封高堰。
②防寒:不耐寒树种,冬季采取不同措施防寒,以保安全越冬。
③施底肥:落叶后、封冻前施有机肥作底肥,可穴施、环施、放射状沟施。
④病虫害防治
⑤补植缺株:以耐寒树种为主。
⑥维护巡查
冬季阶段:
①整形修剪:各种树木除常绿树和一些不宜冬剪的树木,应在休眠期作一次整形修剪。
②防治病虫害:用挖虫蛹、刮树皮等方法消灭各种越冬虫源。
③积肥:利用冬闲时间积肥。
④积雪:雪后积雪可增加土壤水分,对安全越冬和次年生长大有益处,但不可堆放施过盐水的雪。
2、地被色带花卉类
由于地面覆盖植物的特点是属于成片的大面积栽培,在正常情况下,一般不允许也不可能做到精细养护,只能以粗放管理为原则。养护管理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(1)防止水土流失
栽植地的土壤必须保持疏松、肥沃,排水一定要好。一般情况下,应每年检查一二次,暴雨过后要仔细查看有无冲刷损坏。对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地区,应立即采取措施,堵塞漏洞,否则流失之处会继续扩大,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。
(2)增加土壤肥力
地被植物生长期内,应根据各类植物的需要,及时补充肥力,尤其对一些观花地被植物更重要。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喷施法,方法简便,适合大面积使用,可在植物生长期进行,以增施稀薄的硫酸铵、尿素、过磷酸钙、氯化钾等无机肥为主。有时亦可在早春和秋末或植物休眠期前后,采用撒施方法,结合覆土进行,对植物越冬有利,而且可以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堆肥、饼肥、河泥及其他有机肥源。
(3)抗旱浇水
地被植物一般情况下,均选取适应性强的抗旱品种,可不必浇水,但出现连续干旱无雨时,为防止地被植物严重受旱,应进行浇水。
(4)病虫害防治
多数地被植物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,但有时由于排水欠佳或施肥不当及其他原因,也会引起病虫害发生。大面积地被植物栽植,最容易发生的病害是立枯病,能使成片的地被枯萎,应采用喷药措施予以防治,阻止其蔓延扩大。其次是灰霉病、煤污病,亦应注意防治。
虫害最易发生的是蚜虫、造桥虫等,虫情发生后应喷药。由于地被植物种植面积大,防治方法应以预防为主。
(5)防治空秃
在地被植物大面积栽培中,最怕出现空秃,尤其是成片的空秃发生后,很不雅观。因此,一旦出现,应立即检查原因,翻松土层。如果土质欠佳应换土,并进行补栽,恢复景观。
(6)修剪平整
一般低矮类型品种不需要进行经常修剪,以粗放管理为主。但由于近年来,各地大量引入观花地被植物,少数带残花或者花茎高的,须在开花后适当压低,或者结合种子采收,适当修剪。
(7)更新复苏
在地被植物养护管理中,常常由于各种不利因素,使成片的地被出现过早衰老。应根据不同情况,对表土进行刺孔,使根部土壤疏松透气,同时加强施肥浇水,有利于更新复苏。对一些观花类的多年生地被,则必须每隔五六年左右进行一次分根翻种,否则,也会引起自然衰退。在分株翻种时,应将衰老的植株及病株去除,选取健壮者重新栽种。
(8)地被群落的调整
地被比其他植物栽培期长,但并非一次栽植后一成不变。除了有些品种具有自身更新能力外,一般均需要从观赏效果、覆盖效果等方面考虑,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。注意花色协调,宜醒目,忌杂草。如在绿茵草地上适当布置种植一些观花地被,其色彩容易协调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- 上一篇:风景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栽技术
- 下一篇:全球绝美树木奇幻壮观